BB平台体育
2、在投票页面选择你心目中的“界首市6-7月份好人好事典型”给他(她)投票,
3、本次评选活动坚持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包办投票,弄虚作假,严格禁止采用任何网络技术方法做投票舞弊,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投票成绩。
4、投票截止后,工作人员会根据选票数量,提交专家评审委员会,用微信进行投票与专家投票按比例进行加权整合,其中用微信进行投票占30%比例,专家投票占70%比例。
周文明,男,53岁,界首海事执法中队中队长。工作35年以来,始终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坚持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耐得平淡,舍得付出,一直是阜阳市海事系统“老先进”。曾被省、阜阳市评为“安徽省搜救工作先进个人”、“阜阳市文明职工”。一专多能的周文明,在不同的群体眼中有不一样的称谓。
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海事处每周都要进行几次水上巡航。每次巡航,周文明都会早早地来到海巡艇上,打扫卫生,把发动机器预热,待执法人员到齐后,他便驾驶海巡艇和大家一起开展水上安全检查,立即处理码头上的环保问题,消除渡口安全风险隐患,驱离占据主航道停靠的船只和捕鱼小船,将被大水冲走的航标及时复位,打捞水上漂浮物,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
在坚持辖区例行巡航的同时,周文明还多次参与周边县市海事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在每次联合巡航中,他都会驾艇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清除碍航渔网,清理违法经营的小码头,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除维护通航秩序和开展水上安全监管外,担任水上交通执法救助中队副队长的周文明,还认真执行应急搜救的职责,时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心上。
“没有海事处的周文明施救,我父亲也就没了,”这是一个中年男子在老父亲获救时的感激之言。事情发生在2010年3月12日,当日,周文明像往常一样来到海巡艇上做准备工作,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传来“有人落水”的呼喊声。原来是前方不到100米的桥上有一位老人落水,在河中双手不停地挣扎着。这时,航道上往来的船舶很多,激起的浪头随时有可能将老人打沉,后果不堪设想。周文明见状,迅速驾驶海巡艇前往施救,同时向处领导请求支援。当他来到老人身边时,老人已经晕过去了,浸湿的棉衣,正慢慢地拖着老人向下沉。周文明使出全部气力将老人拉拽上来,由于天气严寒,老人脸色已经变白,身体发抖,生命危在旦夕,周文明立即进行了紧急救护,症状才得到缓解。这时,海事处领导、水上派出所警务人员先后赶到现场。周文明和大家一起将老人托举上岸,经进一步施救,老人逐渐恢复知觉,脱离危险。
“周文明闲不住”,同事们经常说起这句话。无论是日常巡航、扶贫驻点,还是打扫卫生、办公设备维修,周文明总是很喜欢和大家“抢”着干,能做的事情他都会热情参加,尽快解决。界首海事处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内务管家”。
周文明为了让海巡艇时刻处于适航状态,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船艇技术,虚心向老船长、轮机长学习驾驶和维护方面知识。他还注重学习别的方面的新知识,争做复合型人才,2007年取得省委党校法律本科学历。
周文明认真保养船艇上的设备设施,常在细节上动脑筋、想办法。巡逻艇上的小部件损坏了,他总是查找资料并向在港船员请教维修技术,尝试着自己维修;听见海巡艇有异响,他都会及时进行系统排查;冬天的时候,为了怕柴油机冻坏,他买了一个小炉子,还特意给柴油机缝制了一个保暖被,保证了柴油机运作正常。保养完好、性能强劲的海巡艇,为综合执法巡航和应急救援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周文明还特别关心单位的年轻人,总是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悉心照顾他们。鼓励他们工作上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巡航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穿好救生衣。同时,还鼓励大家学习海事专业相关知识和船艇驾驶技术,为海事未来发展积蓄力量。生活上关怀备至,经常嘘寒问暖,抽时间为大学生们做饭,还在冬天自费给大学生买保暖衣。一声“周叔”、“周师傅”是大学生们对周文明最真切的感恩表达。
“他平时很忙,是个‘大忙人’,节假日更忙,但他爱海事这份工作,什么工作都干。始终舍小家,为海事大家,周文明小儿子的话语中,满含着无奈和辛酸,也有深深地敬意和自豪。
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周文明也从来就没休息过,坚持到岗,主动替岗。甚至就直接睡到海事处旁边的值班室里,和带班领导、执法人员深入码头、渡口进行安全检查,为水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为了严打无证经营码头行为,防止非法运输,周文明主动承担起繁重的夜查工作。每次夜查,他总是凌晨一两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然后第二天又早早地起床,来到单位,跟其它同事一起工作。
为响应界首市政府秸秆禁烧“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染一处沟河塘、秸秆利用百分之百”的号召。“我们肯定要全面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周文明每年都带头深入田间地头,不分白天黑夜开展巡查,向群众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相关法规政策。
“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战役,脱贫历程就是一场‘持久战’。”在泉阳镇开展扶贫工作的周文明说,“如今泉阳镇脱贫工作已顺利展开了,但我仍将继续‘战斗’!”
然而,病魔却悄悄地袭击着这位满腔热情的“战斗者”。早在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精准帮扶”、午季秸秆禁烧和打击无证经营码头夜查工作的时候,周文明就感觉喉咙发干发痒,不想吃饭。看到周文明日渐消瘦,家人和同事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但他总是说:“现在精准扶贫、环境保护、秸秆禁烧正在紧要关头,这点小毛病我吃点消炎药就行了,不能因为一点小病就耽误工作呀。”病情严重时,也只是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到私人诊所打瓶点滴,消消炎症,但他从未向别人提起。
周文明在自己眼里,只是一个 “想干事的普通人”。他经常和年轻同事说,“来到海事这个大家庭,就要想为单位干点事。”周文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这个 “想干事的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大家“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榜样,由于长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身体严重透支,病魔在无情的侵蚀着他的身体。
那天,周文明像往常一样去巡航。他却第一次提前“下班”了。巡航中,周文明眼前一片漆黑,但他仍然双手紧握驾驶舵盘,趴在那里。同事们见他有异样,就赶紧送到医院。
躺在病床的周文明说:“我没事,你们太大惊小怪了,我还要去巡航呢!”说着就掀开被子要下病床。处领导见状,“不准你下床,这是‘命令’!”手里的病历让他不得不对周文明下这样的命令。
“食道癌……晚期……”周文明的家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同事们也希望这是误诊。
“要尽快手术!”医生无奈地摇摇头说。大家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想把实情告诉周文明,但周文明还是从大家紧皱的眉头中知道了些什么。“不就动个小手术吗?赶紧做,做好了最多休息几天,我就回单位……”周文明还是笑嘻嘻地说,但这次笑的也不那么自然。
手术持续了9个小时,“手术非常成功!”这是医生走出手术室说的第一句话,大家听了都很开心,“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大家心头犹如晴天霹雳,悲痛不已。
周文明目前还在医院治疗中,躺在病床上的他依旧乐观,用微弱的声音对同事说“你们赶紧回去吧,在我这干啥?想跟我一样‘偷懒’可是不行!”说着,周文明询问起扶贫对象最近生活情况……
周文明“想干事”,这是他工作的态度,也造就了他有“能干事”的担当、“会干事”的能力、“干成事”的追求。三十五年来,周文明无怨无悔,用自己行动践行了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的誓言,为海事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张丽,女,47岁,党员,太和县人,现任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法人代表。她顺应时代潮流创办界首市三宝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1500多人,为界首经济发展做出诸多贡献。她热心公益,带领公司捐资捐物达700余万元。她本人先后荣获省、阜阳市级多项荣誉。
1988年10月,张丽开始在太和县色织总厂纺纱厂工作,2001年收购界首市医疗器材厂,创办界首市三宝线年收购界首市常清净水剂厂;2003年收购界首市毛纺厂,先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1500多人。
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界首市三八红旗手”、“阜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下岗职工再就业优秀带头人”、“安徽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与祖国共奋进企业家金牛奖优秀企业家、中国家纺行业质量管理优秀推进者、阜阳市专业方面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十大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徽商女杰行业领军人物”等称号,同时,她还是阜阳市人大代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安徽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和安徽省工商联副会长一职。
为适应市场需求,张丽女士策划出“蛙式”发展的策略,即突破建厂房、购设备扩大生产的常规思路,开始尝试租赁经营。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公司的行为观念、管理理念、经营观念进行提炼、概括和升华,并逐步形成体系。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制度逐渐完备,不定期开展技术、安全生产、消防自救等培训,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保证了员工人身安全,大幅度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在她的带领下,公司成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不断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借鉴学习。企业内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培养,强调以人为本,为公司每位员工提供和谐、充满生机的工作环境,以此来实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共同推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未来发展中,她将带领公司围绕“一心三体”的总体战略规划,即: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中心,产园融合为一体,军民融合为一体,产金融合为一体,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智能化升级,建设纺织创意产业园,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现代企业领导人,她深知创新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核心所在。2017年企业成立了院士工作站,打造了一站(院士工作站)、一院(先进产业技术探讨研究院)、一所(睡眠健康研究所)、一联盟(安徽新材料家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五中心(省制造业创业中心,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省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的创新平台体系。公司与东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逐步实现从传统棉纺行业向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的转型升级。
多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29项。分别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工信部重点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示范企业、中国印染协会技术委员单位、中国纺织行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单位等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和3个中国纺织协会牌子。
张丽一直心怀“创造价值,感恩社会”的理念,先后为贫困学子、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公益扶贫活动捐资捐物700多万元。其中,2015年,慰问敬老院、困难职工、捐资助学等共计30余万元;2016年,向宿松县灾区人民捐款22万元,扶贫日献爱心暨慈善法宣传义演活动捐款5万元;捐助新马集镇王俄行政村贫困户2万元;2017年,捐助任寨乡、代桥镇贫困户和大学生10万元,赞助移风易俗集体婚礼5万元,赞助界首市旗袍协会2万元;2018年至今,携手苏宁易购捐资捐物留守儿童20多万元,慰问贫困村老人3万元,午收期间上门为贫困户送食品和夏凉被。
张丽积极做出响应中央精准扶贫行动决策部署,带领三宝公司主动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后结对帮扶阜阳市界首市任寨乡杨庄村、代桥镇代西村和代东村。综合运用发展产业、吸纳就业、智力帮扶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与土地、劳动力、特色产业资源等优势的有机结合,为界首市脱贫攻坚做出极大贡献。
胡伟,男,44岁,党员,现为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支部书记。他曾是下岗工人,用勤奋和汗水,使得天鸿品牌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市场最美的风景。他用责任和良知,为下岗工人打造出一艘承载生命的“诺亚方舟”。创业成功的他,不忘回报社会,在许多公益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不断学习,创新技术,他挖掘出一个产业宝藏,他先后荣获安徽战略新兴领军人才等数十项省、阜阳市级荣誉。
1993年,他在安徽天安集团工作,做一名销售员,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每次出差都住最便宜的小旅馆。刚毕业的他对销售工作没有一点经验,拜访客户吃了很多闭门羹。他几次拜访卷烟厂,主要负责人都不愿意接见他。为了见到这位负责人,他每天都堵在大门口,看见负责人下班出来,就迎上去打招呼。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客户被他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愿意用公司的产品。凭着这股韧劲,他很快荣升为公司副总。
2007年,天安集团倒闭。面临失业和家庭双重经济负担的他,想到要自己创业。他准备租赁承包天安集团包装膜车间,可是手头没有钱,东拼西凑也没凑到多少钱,最后决定把房子抵押贷款。妻子认为风险太大,坚决不同意。但是他认准的事儿,就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顾家人反对,2008年1月8日,他带领团队创业团队的两位伙伴出资组建界首市天鸿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公司CEO,当时注册资本仅有60万元。虽然如此艰苦,但他仍然聘用天安集团下岗同事工人,解决了天安集团48位工人下岗就业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界首经济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技术人员围绕公司发展实际,持续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活动,主持技术创新的PVC薄膜单面除静电装置、用于薄膜单面涂胶的装置、低温热封包装用共聚树脂、抗静电低温热封涂覆机等,替代了进口技术,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达100多万元。自2010年起,公司日益壮大,先后获得数十项省、阜阳市级荣誉。
多年来,为感谢党和政府提供的良好创业环境,胡伟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捐资捐物。2012年至今,他资助困难学生、孤寡老人等公益事业共计捐资捐物达100余万元。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做到了“达者兼济天下”。他说:“公益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去实施到个人身上去,我愿意身先士卒的投身去做真正的公益!”
他很注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有技术、有能力、有创新、有事业心的技术人员看作是企业的第一财富,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此外,公司还注重借力发展,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合作,通过借“外脑”促“内脑”,增强了协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公司很看重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总共参与申请 101 项国家专利,其中 44 项发明专利(其中5项发明已经授权),57项实用新型。他带领团队不停地改进革新,曾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7项。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成为界首第一家“新三版”上市的企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
未来,他将带领公司走得更远,争取成为安徽省最大的专业功能性薄膜材料生产企业,填补东西部地区的空白,同时给东西部地区食品厂、药厂提供便利快捷服务,并为界首市直园区食品公司进行配套生产。为界首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界首市新马集镇尹庄村民尹刘引是不幸的,幼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 ,至今行走不便,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但尹刘引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疼他爱他的母亲。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年轻人,尹刘引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行走不便,但他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前些年,为了打发时间,他学会了粘贴十字绣,由于粘出的产品非常的漂亮,受到左邻右舍的喜爱,靠着这些手艺他不仅挣了钱补贴家用还坚定了他生活的信心。
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搞起了宠物狗养殖,从最初的几只小泰迪到如今的几十只各类品种的宠物狗,每个季度都有一窝小狗出售,年增收2万多元。他这种不等不靠,充分的发挥自身脱贫内生动力的思想,与那些肢体健全、等吃等穿的懒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尹刘引已成为村里乃至全镇的脱贫典范。
据了解,尹刘引与现在的母亲并无血缘关系,他曾是弃婴,在9个月时,被养母收养。他小时候体弱多病,靠的是养母的无私的爱才得以成长。这些年,三个姐姐相继成家,家里只剩下年迈的母亲和他相依生活,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母子相互照顾日子还算过得去。可是母亲毕竟已经70多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平时不能做重活,这个行走不便的小伙子勇挑家庭的重担,每天打扫狗舍、投喂狗食、替母亲分担家务,尽管养了几十只狗,但家中、院内一点不乱,井井有条。怕母亲寂寞,他耐心地陪母亲聊天拉家常;还用养殖挣的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天气晴好的时候,带着母亲出去散心,让母亲开心地度过每一天。为了让母亲精神上得到慰藉,每逢节假日,他便买菜做饭,邀请三个姐姐、外甥们家到中团聚,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姐姐们也十分敬重这个身残志坚、不是亲弟弟胜似亲弟弟的弟弟,一家人其乐融融。姐姐们都说:“俺弟现在能挣钱了,能照顾好俺娘,做姐姐的非常放心、特别高兴。”邻居们也都夸赞他说:“以前大家都认为刘引残疾要拖累他娘一辈子,没想到现在他娘能享到他的福。”听到他们这么说,尹刘引总是笑着说:“俺娘养活俺小,俺要养活俺娘到老,说啥也要让她享享福!”
尹刘引,这个连走路都让人担心摔倒的小伙子,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证明残疾人一样能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样有能力传承中华文明、孝道美德。
7月12日中午,浙江省武义县51岁的徐阿姨和丈夫骑着电动车经过武义茶城附近时,因为躲避一辆快速行驶而来的轿车,摔倒在路边。
两人身上有多处擦伤,尤其是徐阿姨,她的膝盖正巧磕在石头上,破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痛得瘫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此时,正在附近工作的一名环卫工人立马跑上去。紧接着,一名路过的年轻姑娘也上前来帮忙。
当时太阳特别大,气温也比前些天高,地面温度更加高,鲜血直流的徐阿姨瘫在地上很危险,一直喊着:“好热、好痛啊。”
姑娘拿起地上的一把伞,跪在地上,把伞柄夹在自己的头和一侧肩膀之间为阿姨遮阳;另一边,用手紧紧地捏着阿姨伤口周围,避免伤口受到感染。
可是,徐阿姨还是很紧张,姑娘在她耳边轻声细语地安慰:“阿姨,你别担心,我是个护士,我一定会帮你处理好伤口的。”
大约过了十分钟,徐阿姨的女儿赶到现场,从车上拿出了急救包。只见这位护士姑娘娴熟地用急救包里的材料,为徐阿姨进行伤口消毒、创面覆盖、止血包扎等应急处理,随后送到医院进一步清创、缝合。
最终,徐阿姨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这位跪地救人的姑娘是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的护士刘庆文。
“真的太谢谢刘护士了,当时我妈妈流了很多血,我看到都差点晕过去,多亏刘护士及时帮忙止血、包扎。还有那位热心的环卫工人,太感谢他们了。”7月16日一早,徐阿姨的女儿手捧锦旗专程到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刘庆文冒着酷暑跪地帮助车祸受伤的家人脱离危险表示感谢。
“真的没什么,当时我刚好路过,肯定要去帮忙的,治病救人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刘庆文表示,当时温度那么高,阿姨出血比较多,不及时处置有一定的危险,“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真的不用表扬我。”
刘庆文,界首市人,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015年7月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护理专业毕业,在校期间是院级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同年考到浙江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工作后,被评为县级优秀团员,是医院护理部礼仪组里的礼仪老师之一,经常会被公派负责礼仪工作。
2018年6月23日晚,界首市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里发生了一件“不和谐”事件,场面显得有些难以控制。
6月23日晚11时左右,界首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匆匆忙忙走进来几个人,其中一位大姐连声问,“俺弟弟在哪?”当看到躺在病床上,满脸是血的弟弟时,大姐再次问道,“是谁把俺弟弟撞成这样?”情绪非常激动。
这时一名中年男人怀里抱着的5岁小男孩喊了一声“姑姑”,“不是别人撞的,是我爸和几位叔叔一起喝酒,喝多了,骑电瓶车跑得太快,自己摔的。”然后指着一直抱着他的中年男子,“是这位伯伯救的我们。”
正在忙着给伤者擦拭血迹、缝合伤口的该医院急诊科王医生接过话茬,“这个人是个好心人,幸亏他把你弟弟送来得及时,要不然你弟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一旁的护士也说,“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周围站了很多人,就是这一个大哥,手里抱着这个小男孩,你弟弟还躺在人家腿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清了事情的真相,孩子的姑姑一下子不好意思了,连忙接过孩子,不住地说,“谢谢你,谢谢大哥。”
这位大姐口中的这位“大哥”,名叫陈付峰,是界首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股股长,员,今年47岁,曾经在海军广州基地服役17年,转业后一直在界首市爱卫办工作,2013年调到界首市科技局。多年的部队生涯让他养成了健身的习惯,白天工作忙,他就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在城区里跑跑步、走走路锻炼身体。
6月23日晚上10点钟左右,他由南往北跑步,跑到东升路大桥上时,看到大桥西侧围了一群人,说着“怎么摔恁很”,他就想到,是不是有人受伤了。就赶忙越过护栏看个究竟。赶到近前,他看见一名男子面部朝下,地上流了好多血,一个5岁的小男孩坐在旁边的地上哇哇大哭。问清楚围观的群众怎么回事后,他就急忙给110、120打电话,并且触摸男子胸部,检查心脏跳动情况,发现没什么大事后,就一边帮他清理面部的出血,一边安慰身旁的小男孩。
救护车来到后,他请求围观的热心人帮忙把伤者骑的电瓶车送到医院,他则抱着小男孩与伤者一起来到了界首市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到医院后,陈付峰一边帮着办理住院手续,一边与伤者家属联系。经过急诊科医生检查救治,发现该男子牙齿掉了2颗,嘴唇摔烂了。等帮助伤者办好住院手续,等待伤者家属赶到医院时,已是凌晨1点左右,他这才放心地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医院回家。
经过伤者家属介绍才知道,伤者名叫王战,河南省沈丘县付井镇人,在界首市东锦服饰公司工作,租住在颍南办事处辖区,小男孩是他儿子。当天下班后,王战和几名工友吃饭时喝了点酒。因为酒后兴奋,骑电瓶车速度太快,导致在上桥拐弯时摔倒。
“当时也没多想,就是担心时间长了,伤者流血过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救护车来到后,又担心没人帮他办住院手续,没人照顾小孩,就跟着救护车到医院了。其实这就是个小事,没必要往外说。”在陈付峰眼里,这件事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201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加了一天班的陈付峰,从单位出来时都8点多了。他想赶快回家,因为家里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催促了,“饭已经热了好几次了。”当他走到市政府广场时,发现围了一群人,他看见一名60多岁的老人躺到地上,不知道情况如何,围观的人也都不敢上前,只是在那里议论,“好好地骑着自行车,一下子摔倒了,不了解是否是有啥病,”“谁敢扶,别讹住了。”陈付峰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赶快冲过去,把老人扶起来,坐在怀里,探查鼻息,发现没什么大事,就给他做了简单的心肺复苏,很快老人清醒过来,他却悄然离开。当苏醒过来的老人,要感谢“救命恩人”时,却不见了“恩人”的身影。
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漫天的雪花很快就覆盖了大地,路上的积雪很厚,走上去嘎吱嘎吱地响,一时间,全世界成为一个“滑冰场”。城区的道路则没那么的“好玩”和“有趣”,由于气温低下和车辆碾压,路面非常湿滑难走。下班回来的陈付峰也放弃了骑车,步行回家。当他走到国祯广场附近时,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摔倒在雪地上,喊着腿疼。当时雪下得很大,路过的行人都匆匆忙忙地往家赶,没一个停下来的。他就一边打着伞给老人遮雪一边询问老人家人的信息,又立即给老人家里的小孩打电话,让其来接老人。打完电话后,他就把老人搂在怀里,询问事情经过。原来老人由于年迈体弱,不小心滑倒在地,可能扭伤了大腿。他一边跟老人聊天,分散老人的注意力,一边等着老人的子女到来。期间,他的雨伞一直遮在老人的身上,自己的后背上积了一层厚厚地冰雪。就这样,一直等到老人的儿女来到后,帮他们把老人抬到车上,他才离开。老人的子女问他的姓名,说要感谢他,他却说,“赶快走吧,给大爷看病要紧。”回到家的时候,妻子看到他结了冰的外衣,心疼地埋怨他,“你就不会打个的么,”他呵呵一笑,也没告诉妻子在路上发生的一切。
这样的事他在部队服役的时候做了很多,“是部队教会了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没什么特别的,换做别人可能也会这样做,”他这样说。
他的救人事迹被热心人发到网络上,先后被凤凰网、搜狐网、阜阳新闻网转载报道。当记者联系到陈付峰,要深入采访他时,他多次婉拒“不要报道”“我是一名党员,党徽不能只挂在胸前,更要记在心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希望这个社会多点互信多点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样一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样一个世界需要爱。“大美界首”有更多像这样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在不断汇聚成人间大爱,这个世界正在变成“美好的人间。”
2018年6月26号下午,天阴沉沉的,一家童装店里走进来了三个穿着衣衫破旧的小孩,在小孩的身后紧跟着一位老板模样的人。这个人是界首永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祖峰先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业务繁忙的老板放下生意,亲自陪同小孩选购衣服呢?
这三个小孩是邴集乡东张行政村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的父亲叫温文昌,母亲叫马录音。在农村,这本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前两个孩子是女孩,老三是儿子,随着小儿子的到来,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家里每天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幸福的家庭大抵相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温文昌在妻子生下他们家老三时不久便被查出身患癌症,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家人都懵了。温文昌的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外债八万多,金钱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2014年8月温文昌遗憾的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三个孩子没了父亲。温文昌去世时小儿子刚一周岁多,蹒跚学路,两个女儿刚开始上学,生活的重担就压在母亲马录音一个人身上。马录音一边要照看三个孩子,一边努力干活偿还外债,因为这样,她常常头疼,精神近乎失常。坚持一年后,不堪重负的马录音抛弃了三个孩子,离开这个家庭,去追寻属于她个人的幸福了......
三个小孩从此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依靠爷爷温海端打零工维持。温海端本人患有慢性病,收入低,家里生活拮据。
2018年6月26号,梁租峰总经理到东张村办事,在听说这个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当即表示,我要见到这三个孩子。那天,阴天,大雨欲来,我们陪同梁老板来到了三个孩子家。爷爷好,随着三个童稚的声音,梁老板心里乐开了花,同时夸奖这三个孩子真懂事,好的很。梁老板当即承诺,让三个孩子好好读书,以后孩子的学费生活用品全部由他资助,孩子如果学习成绩好,马上安排他们去市里上学,房租和上学费用由他全额资助,一直资助到三个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学……直到他们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看到三个孩子衣着破旧时,梁老板当即决定要带他们去买衣服和生活用品。我们便陪同梁老板和三个孩子去集市上。梁老板亲自开车,带着孩子去采购,路上,梁老板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需要帮助就打他的电话,不但他要全心帮他们,他还要发动他的朋友们,让大家都伸出友爱的双手,帮助更多建档立卡户,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我们耐心的为三个孩子每人选购了两套衣服,还给孩子们买了雨伞、皮球、笔、本子、书包等用品。六月天,娃娃脸,暴雨顷盆而下,而小店里,我却觉得一个大老板领着孩子选购的场面,是那么温馨和谐。
2018年6月27电视台采访了他,他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不要都记得,只要记得我是响应政府领导,是在为贫困户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就行了。”
风雨扶贫路,爱心相伴行,脱贫攻坚的路上,离不开社会成功人士的扶持,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脱贫攻坚之路才能走得更顺!
都说做人一定要坚强,都希望人间盛开着善良,可当生活的灾难突然降临,面对困难甚至绝望的时候,有多少人能自我激励、咬牙前行?又有多少人理解坚强为何物?
说起郭晓丽,附近村民不约而同的一句话就是:真能干。张箭、郭晓丽夫妇,东城街道随湾村张庄自然村贫困户。无论村干部还是帮扶干部,每次踏进郭晓丽的家,都能看到开在她脸上的一朵花--微笑。用她自己的话说:哪怕是生命终极的那一天,也要笑着去面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就觉得一切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原本是一个幸福之家,丈夫给人家开车,收入不薄,她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无忧无虑,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丈夫出车时遭遇车祸。尽管全力救治,医院的最终结论还是下身完全瘫痪,从此生活不能自理,直到现在还经常输液、冲水、打针。为此郭晓丽还学会了打针输液。八年的时光,三千个日日夜夜,经寒暑、历春秋,既要服侍瘫痪在床的丈夫,每日的翻身、擦洗、打针,又要照顾孩子上学、生活及家务。她自然而然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家里地里,里里外外,点点滴滴,全压在了她身上。压力可想而知,生活的磨难逼迫着她脱胎换骨,也历练着她成就坚强。她开始了为这个家牵肠挂肚,也为这个家精心呵护,更为这个家奔波忙碌、掏心付出、不辞辛苦。既不吐内心酸楚,也不寻情绪出口。默默地也乐观地生活着。因为她知道泪水博得不了同情,汗水才能赢得掌声。面对贫困农村的贫困家庭,何为生计?这种境况才让人体会到那句:“心中唯念农桑苦,耳里犹闻饥冻声”。
好在党的扶贫政策来了,帮扶干部带她学习特色种养业扶贫支持办法,参加贫困人员技能培训。2016年自主发展山羊饲养,两年多共出栏16只,获利近万元。不仅饲养效益稳定,还享受政府的奖补。但她并不满足,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她发现人们饲养宠物的兴趣在上升,2017年初,她购买了六条宠物犬,分别为金毛和拉普拉多。由于经验不足,期间损失了两条。现在已有三条母犬繁殖了16条幼犬,已出售8条,获利5000元。仅此一项今年收入可超万元。同时在帮扶人的介绍下,还在园区干零活,当然,只能是可以带回家干的活。因为家里的一切不能离开她。所以,她每天的日子就是天不亮起床,做饭、送孩子上学、送头天从厂里带回的活、领今天要干的活、回家找羊草、帮丈夫翻身擦洗、做带回来的活。如此不停的循环着,忘我的奋斗着,忙碌而充实。她曾不无感慨的说:生活中,谁不想幸福拥你入怀,可等能得来吗?我不懂什么产业扶贫,只知道寻求赚钱门路,我知道好日子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扶贫干部待我如家人,鼓励并支持我,我没理由不去奋斗,我肩上有责任啊。
也算肺腑之言了,毕竟生命之舟已承载太多。脱贫路上,走的慢些没关系,只要在努力前行,把心路放宽。有道是知足者常乐,看开者无忧。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可怕的是没有摆脱困难的勇气。扶贫政策,犹如雪中送炭,重要的是如何把炭用好,以发挥最大的热量。小草无人护理,照样成长,小花无人欣赏,同样芬芳。生活就是只要努力,选好方向,剩下的只有坚持,只有风雨兼程。既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灾难的打击。就如郭晓丽的那句话,支撑她的,是责任,是对子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的贫困户都拥有如此情怀,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之所在。
段兆法,男,汉族,1967年12月10日生,现任金裕皖酒业董事长,金裕皖品牌创始人。他用勤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金裕皖酒,带领企业不停地改进革新,把酿酒当作毕生事业,并用爱心回报社会,资助困难学生近百人。
“金裕糟坊”被欧阳修赠名以后当地酿酒之风日趋兴盛,“想吃好酒颍河边,金裕糟坊匾上悬”在界首依旧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
他从学徒工开始,先后干过酿酒、制曲等工种,后在沙河酒厂酿酒车间锻炼学习。他工作勤奋,善钻研,有很好的酿酒天赋,深得酿酒老师傅的喜爱。他很快就对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和流程烂熟于心。担任领导岗位后,有关白酒技术难题方面的事情他都亲自带头解决,具体指导,攻克难关。目前,公司现拥有国家专利32项,这中间还包括 “一种白酒生产方法”、“和谐香型白酒生产方法”、“酯化酶复合菌液”、“白酒快速老熟方法”等6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
他学习酿酒时,沿用的是本地传统的老五甑酿造工艺。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研究,他觉得老五甑工艺虽然个性独特,喷香感出,但绵甜度不足,复合味差。他认为,金裕皖酒要想走向全省、对全国,就必须改良老五甑工艺。2005年,他多次去四川深入考察,并达成了和五粮液酒厂科研所的技术合作。在工艺改造过程中,他凭着对酿酒基础原理的掌握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突破了许多条条框框,结合本地的土壤、天气特征情况和窖池情况等,大胆对原料配方工艺操作进行适当的调整,成功地、实现五粮工艺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金裕皖手工酿造技艺,成为中原地区五粮工艺的先行者。2017年,金裕皖手工酿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百年酒乡,界首第一家。
“我们的企业有多大,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有多大”,这是段兆法常说的一句话。企业快速地发展的同时,他积极的承担起属于自身个人的社会责任,自2010年起,他资助近百名困难学生,捐资捐物100余万元。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投身于扶贫、赈灾文化事业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与广泛赞誉。
多粮工艺改良获得成功后,段兆法牵头对金裕皖多粮酿造工艺进行总结、规范,定型为69道工序,使曲酒酿造技术和水平稳步提高。
几年来,他带领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针对喝后容易上头的现象,他带领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实验,通过上百次的调整原料配比、调整工艺流程、优化勾调工艺等成功地予以解决。金裕皖酒“甜丝丝、香喷喷,三两量、喝半斤,多喝点、不伤身”的说法在消费的人中广为流传。
在业界,段兆法是从始至终坚持“纯粮酿酒、生态酿酒”理念的实践者,他致力于找出生态环境、微生物、工艺、原料和白酒产品的有机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用生态产区、深层矿泉、五粮工艺、低温窖藏来酿造生态好酒。
中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赖登燡、赖高淮、高景炎、胡永松等在品鉴金裕皖系列新产品后,一致认为:金裕皖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酱清隐蔽,绵甜醇厚,酒体丰满,诸味谐调,风格独特,入口时醇厚绵甜,醇和爽净,谐调自然;饮中醉得舒适、醒得快;饮后不上头,不口干,尾净味长,感觉清新舒适。
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段兆法重视酿酒工艺传承和酒文化建设,提出了“酿纯粮好酒,做百年企业”的企业发展理念,公司及产品先后获得“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徽老字号”、“安徽省十大品牌白酒”、“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安徽省诚信企业”等荣誉。
工艺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金裕皖,正在以一门精绝技艺,以不变初心守护中国白酒。
“救命呀,救命呀,我妹妹掉沟里了,哇哇......”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吓得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在这紧急关头,惊动了一位正在50米开外清理路边垃圾的保洁员,只见他飞奔前来、来不及脱去鞋袜,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河沟中,一把托起1岁多的小女孩。他就是界首市龙吉顺保洁公司芦村项目穆寨村保洁员、64岁的穆从荣。
小女孩得救了,随后赶来的另一位保洁员朱桂花下到河边,慢慢接过落水女童,惊魂未定的女童许久方才哭出声来。“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精疲力尽的穆从荣用手拨开身边的芦苇和杂草,顾不上脚部被扎伤、胳膊额头被划伤的痛,心满意足地说。
原来,因午后天气炎热,小穆庄穆飞夫妇二人要到田间劳作,就让暑假放假在家的10多岁的大女儿照料1岁多的小女儿玩耍。谁知贪玩的大女儿一手抱着小妹妹、一手骑着电瓶车,从家到2里开外的庄稼地找父母,车子急转弯,一个趔趄、人仰车翻,小女孩被甩进1米多深的路边沟。惊呆了、吓傻了的大女儿回过神来,连喊救命,方才出现开头保洁员纵身一跳救人的一幕。
围观的群众看到上岸后的穆从荣脚部流着殷红的血,提醒他清洗清洗伤口,他摆摆手说,我这一把年纪了,没事没事,只要小孩平安就好。过往的群众得知实情后,纷纷为见义勇为的保洁员穆从荣点赞!
段加涛,界首市靳寨乡人,家丰家庭农场负责人。2016年在家乡投资农业项目以来,怀揣着让父老乡亲富起来的热情,奔着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这个目标,一心一意地把家丰农场做成惠民企业,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精准增收,助力脱贫。家丰农场以小额信贷入股、农场务工、土地入股、资金托管、帮扶带动等多种形式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带动2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42名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参与本农村的生产经营,每年收益不低于3000元,流转20名贫困户的土地,每年每亩土地租金800元,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托管75名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500元,每年为贫困户们无偿提供树苗、种子、化肥、农药、薄荷根等,与其签订产品保底回收协议,依照国家农产标准回收,现金交易不拖欠,每户每年增加收入不低于4000元。同时聘用了68位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场进行基地除草、剪枝、嫁接等工作,年收入最高能够达到12000多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段加涛不仅对农场里的贫困人员提供各种帮助,还时刻关注乡扶贫和公益事业,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积极回报社会。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都会带着农场的员工,到靳寨乡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为老人们带去鲜肉、米、面、油、月饼等食品,与老人们聊天谈心、共度节日。2018年5月20日,段加涛在芦村镇和几位朋友谈业务时,听说该镇国祯实验学校有一位叫郭硕的学生父母都得了重病,家境十分贫困,但孩子学习十分刻苦,便萌生了捐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回去和爱人商量后,他决定拿出3000元钱和五套学习用品资助五位贫困学生,帮帅解决他们目前的生活困难。6月1日,段加涛来到界首市国祯实验学校,向五个贫困生各捐助600元,还送上了书包、文具等用品,并承诺只要公司在就一直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他还对我市一所特教学校全体师生进行慰问,送去生活必需品,为他们带去温暖。
精神鼓励,创业脱贫。2017年农场申报了扶贫驿站,承担劳动技能培训,定期开设劳动技能、科学种养殖、农业常见病疫防范等课堂,培训同时注重引导贫困户们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增强创业信心,由外界帮扶输血到贫困户自我造血,以此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员实现脱贫致富。
早上,校园里还没几个人,放假六天今天开始上课,一大早胡曼曼老师就准备去教室拖地。在大批学生到来之前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是件很开心的事。
胡老师回头一看,田雪正一脸灿烂的笑容的看着她。每节课,胡曼曼老师都是充满了热情,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欢声笑语,注意力特别集中。一双双小手不停地举起、落下。
下课了,胡老师刚刚想收拾东西,学生们又悄悄躲在她身旁,轻轻地将脸贴在她的肩头,都享受着这份温馨。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有,胡曼曼用伟大的师爱温暖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曾经性格内向的变成了开朗,调皮捣蛋的主动向她进行投降,胡老师用满腔柔情将孩子们暖化,使他们悄悄来到她身边,敞开心扉,展开笑颜,用积极的心态迎接在校学习的每一天。
几天前,胡老师在微信上还这样说:“许远妈妈跟我微信聊天,说宝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即使跟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也不跟家长说,而且一问就哭。我也觉得这孩子很娇气。不过这也不算得上什么,孩子其它各方面挺好的,学习成绩也挺好。跟家长交流之后,在学校见到孩子,我就跟孩子聊了聊。他也跟我说了不愿意跟家长交流的原因。鼓励他以后遇上问题要及时跟老师,跟家长,跟同学交流。他很乖地点头答应。”
一天中午放学,胡曼曼老师看到许远座位底下废纸较多,然后就让他跟另一名学生留下来,把教室义务打扫,若干净了就给加星。送完学生路队回来后,胡曼曼看到另一名学生的妈妈来接孩子,当时那个孩子的妈妈还笑着说:“老师,要是他下一次再乱丢废纸,我向你举报,还让我和他打扫卫生。”胡曼曼看着心情低落的许远,拍着他的肩膀说:“宝贝,犯了错不要紧,关键是要明白错在哪、如何不再犯错。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今天留下来打扫卫生,看看其他同学座位下多干净。劳动是最美的,这次劳动你还能得到小星星呢。”
由于放学比较晚,胡曼曼不放心,就想将许远送回家。许远很紧张地说:“老师,我自己能回家,每天都是我自己回家的,我家离这儿不远。”看着许远那备受感动的表情,胡曼曼看到了暖化许远的希望。
第二天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学生们说要玩丢手绢的游戏,邀请胡曼曼老师参加。胡老师就站在旁边看学生们玩游戏,顺便拍拍照片。突然觉得背后又有人在挥动小拳头。她故意不回头然后用手摸摸孩子。知道学生喜欢跟老师玩这样猜猜看的游戏,本以为还是哪些调皮的学生,等胡曼曼摸着拉到怀里一看,竟然是许远。胡曼曼望着满脸笑意地许远会心地笑了。
胡曼曼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刻苦钻研,练就了过硬的本领,2018年春天,作为界首小学英语专家培训团队组长,对全市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国培培训,并被评为“优秀专家组成员”。从教20年来,先后荣获界首市教学能手、界首市骨干教师、界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界首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曾多次在全市优质课、多媒体评比中获一等奖,多篇论文获阜阳市、界首市一、二等奖。